学校收钱为什么不开收据?

学校收钱为什么不开收据?

学校收任何费用都应该给学生们收据。这是一个起码的常识和最低的要求。如果学校在这个问题不诚实守信,对学生的实际影响会很恶劣。

根据经验,学校收费而不给学生和家长收据一般都有问题,都有腐败,都是违反政府规定的乱收费。

另外,如果学校收费都不给收据,这会影响家长对孩子的监管。未成年人毕竟是需要监管的。监管未成年人也是做家长的起码法定义务。学校应该给予配合。

听孩子说,有的孩子就会利用学校收费没有收据而向家长多要钱。作为老师,不应该不懂得这个道理。不能为了乱收费而违背老师的起码操守。

学校收费而不开收据是为了逃避监督 ,老师为了便于乱收费,就会对学生灌输错误的思想。比如,老师会毫无根据地让家长给未成年孩子所谓的零花钱,学生有了所谓这种零花钱,老师和学校就会更方便、更不受监督地乱收费了。这绝对不是一个合格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孩子的零花钱并不仅限于纸币,在今天,为社么非得让孩子有纸币形式的零花钱呢?限制纸币是潮流,能不用纸币就不用纸币才对。

从上学那天起,在家长会上,老师会告诉家长不要给学生所谓的零花钱(纸币)。学校总不能一边要求不让学生买零食,一边又让家长给孩子所谓的零花钱以便于乱收费吧。平时,依照学校的规定,学生连出校门都是不允许的,那么,老师让给学生所谓的零花钱,除了能买学校没有收据的东西外还能买什么?为了乱收费,不惜自相矛盾一定会失去学生们的尊重。老师失去了尊重就不可能有教育学生的道德力量了。

负责任的家长从小都会教育孩子诚实的花费每一分钱。这样做也是对孩子的负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教育出好的孩子。不少学校之所以在教育上出问题,就是因为连收费应该开收据这样的事情都不能做到。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学校、老师应该自觉接受家长和学生的监督,给学生们树立好的榜样。信任被利用的次数不是无限的。老师应该珍惜家长和学生对老师和学校的信任。

为什么现在的有些老师失去了学生和家长应有的尊重,就是在收费上面不清不楚和乱收费。不清不楚和乱收费就是为了腐败。老师一边搞腐败,一边还教书育人,这怎么可能?

学校和老师收费不开收据这个问题会引发出许多问题,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不可不重视。

同样的问题还有,学校白纸黑字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可还是有不少学生把手机带到了学校。这就是学校和老师的失职。学校和老师都不能说得做到怎么能要求学生知行合一。开玩笑嘛!

教育无小事。搞教育不能开玩笑。尤其是老师不能开这种玩笑。

本文后附一则旧闻,说的是学校收费的事情。学校一定要认真对待收据这个问题。有了收据就可以大幅度减少乱收费。家长也可以知道钱花在了哪里。清清楚楚比不清不楚好。乱收费的金额看似不大其实问题不小。从小事做起是一个有效的教育方法,除非学校和老师根本为了乱收费而不想把学生教育好。收费而不开收据也说明了学校自身的管理混乱。管理混乱的学校很难把孩子们教育好。

根据自己领孩子的经验,老师要求不要给未成年学生零花钱的做法,原则上,是正确的,特别是在支付已经十分方便的今天更是如此。前一段儿,孩子需要在学校支付4块钱办出入卡,孩子打个电话,接到电话后,家长随即就通过微信支付给老师了。非常方便。这说明,即便是孩子在学校遇到这样的偶然事情,也不会影响孩子正当的花费。作为大人不能只看到学生随身带钱的“方便”,更要看到学生随身带钱更可能出现的问题。看不到这样的问题的大人往往没有怎么领过孩子或者是没有能力把孩子领好。每个大人都应该做到说话负责,尤其不能说自己无法也不愿意负责的话。

规章制度不是只用来要求学生的,也是用来要求老师和学校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严格要求老师和学校,比严格要求学生更重要、更迫切。

 

附《江南都市报》的一则旧闻:

学校收钱为何不开收据?

本报讯见习记者夏岚报道:昨日,南昌市三眼井小学家长向本报投诉称,学校向学生们收取8元试卷费不开收据昨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了三眼井小学。校门口的学生家长及学生向记者证实了投诉内容。该校总务处的黄主任告诉记者,8元中的5元是南昌市西湖区教科所的统试卷费,0.6元是代南昌市教育局教研室收取的期末考试英语试卷费,另外的2.4元则是学校替学生在校外印制试卷的费用,但印刷试卷是家长提出来的。收款单据会在考后家长会上发给大家。

公司简介

 

自1996年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域名注册、虚拟主机、服务器托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服务,不断践行"提供企业级解决方案,奉献个性化服务支持"的理念。作为戴尔"授权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提供与公司服务相关联的硬件产品解决方案。
备案号: 豫ICP备05004936号-1

联系方式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五路2号

电话:0371-63520088

QQ:76257322

网站:800188.com

电邮: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