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文/尹建莉 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著作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我是明确反对寄宿制的,如果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按照这样的逻辑,孤儿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最好的。事实上,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大部分有较重的心理问题。

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我认为孩子在读大学前都不应该寄宿。到了高中阶段,寄宿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小很多,但仍然建议最好住在家里。

  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

关于孩子寄宿,赞成派认为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反对派认为缺少家庭的温暖,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培养及智力发展。

我是明确反对寄宿制的,如果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把孩子早早送入集体生活中,就可以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善于和人合作——按照这样的逻辑,孤儿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最好的。

事实上,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大部分有较重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 往往停留在较低层面——不是他们天赋不好,也不是保育员的工作不尽责,是他们被剥夺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爱,从小缺少家庭气氛滋养,缺少和亲人的情感 及语言交流,以至于成年后在心理及能力方面表现出永久的缺陷。

脑神经科学已证实,早期情感发育不良,会直接损害大脑的正常发育,使其结构异常,造成无法逆转的病理性改变。在这方面,罗马尼亚曾犯过一个致命错误。

二战后,罗马尼亚人口锐减,政府规定每个育龄妇女至少要生4个孩子并可以 送到政府出资的国家教养院集体抚养。此后先后有6万多名婴儿一出生就被送进教养院批量抚养。这些孩子后来几乎都出现行为异常,大多数智力低下,情感发育不 良,不会和人交流,无法形成对视和对话,独自坐在角落,不停地前后摇晃或不断重复某种刻板行为,对陌生人没有恐惧感,也没有沟通能力——这种情况,我们可 以称之为“孤儿院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充分证明早年情感滋润对一个有思维的生命到底有多重要。

心理学家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来,在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 妈”。其中一个用硬邦邦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瓶。按照“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钢丝 妈妈”更亲近。但小猴子只有饿了才靠近钢丝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身边。这个细节让我们看到小生命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它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 求甚至超越了食物。

更令人警醒的是,这些猕猴成年后,大多数性情冷漠,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中,走路也蹒跚不稳,甚至连叫声都不正常,永远处在猴子社会阶层的最下端。即使通过人工办法让一些母猴怀孕,它们也对小猴冷漠无情,残忍虐待甚至咬死自己的孩子。

  

  猕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它们身上反映的这种“孤儿院现象”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所不可或缺的。

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必须依循成长秩序渐次展开,宛如一粒种子必须 依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成长一样。孩子首先要获得温饱、安全感、爱和亲情等这些自然需求,然后才能发展出更高一级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识和能 力。家庭的温暖,尤其是母爱,是一个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品。

送孩子寄宿,本质上是反自然、反天性的,是成人无视儿童作为一个人的自然需求、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到孩子头上。尤其是送孩子上全托幼儿园,是在孩子幼年时期就急于去发展他的社会属性,减少他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这样的拔苗助长,让孩子原始的自然需求得不到满足,今后他的社会属性也难正常成长、无法正常表达。

  为事业打拼,不是对孩子大撒手的理由

有些家长说,我知道寄宿对孩子不好,但工作实在忙,没办法。

其实,观察我们身边的孩子,很容易明白一个事实:儿童和父母感情的建立,必须要有相处 时间的长度和频次。孩子越小,对父母之爱的要求越多,对相处时间和频次也就要求越多,这是儿童获取安全感的必需。长期寄宿的孩子,潜意识中既害怕被父母抛 弃,又对父母有怨恨,所以经常会表现出委屈、拒绝、过度缠绵和不可理喻。

有一次朋友聚餐,一对事业有成、中年得子的朋友带着5岁的儿子,据说那孩子3周岁就被 送进北京市非常有名的一家幼儿园全托,自己会洗袜子内裤、睡觉起床都很自觉。孩子看起来很聪慧、非常乖,坐在妈妈旁边默默地吃着饭。那天一起吃饭的另外两 个五六岁的小朋友一会儿就混熟了,吃完饭就跑到旁边的沙发上玩儿去了,而这个小男孩一会儿爬到妈妈怀里,搂着妈妈的脖子和妈妈缠绵,过一会儿爬到爸爸怀里 和爸爸缠绵,看起来十分忧郁又烦躁,不说话,也始终不肯下地和小朋友玩儿,看得出内心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事实上,寄宿造成的情感疏离,不仅仅发生在孩子心里,也发生在父母心里。缺少相处的长度和频次,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就会比较稀疏,爱的浓度和质量就不会高。许多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难以很好地与孩子沟通,这与他们和孩子相处机会少,建立的感情联结比较稀疏有关。

孩子幼小的时候,往往正是父母开始打拼的时候,但这不应该成为天天不见孩子的理由。年 轻时谁不忙呢?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总有借口,再忙也要回家吧,哪怕每天只有半个小时和孩子相处,或者几分钟都是有意义的。只要父子间常听到 对方的声音,母子间常闻到彼此的气味,家中就会形成甜蜜的气场,这种气场包围着孩子,让他内心安全而滋润。时间是最有弹性的东西,挤一挤就出来了。可加可 不加的班,不加;新上映的大片,不看;朋友邀约吃饭,少去;屋子很乱,由它;睡眠不足,真的很累,累就累点吧,反正年轻……天下父母没有因为带孩子累死 的,何况也就几年的时间。

事实上,送孩子寄宿唯一的好处是解脱父母,想想我们的爷爷、爸爸甚至我们自己是如何长大的,如何学会和人相处的,就知道寄宿并不是培养孩子自理和合作能力的必经之路,充其量只是个借口而已。寄宿非但不能让孩子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自立,反而削弱了孩子在这些方面的潜能。当一个孩子在亲情体验方面极其欠缺时,他只能出于紧张更多地索取爱,而不是学会施爱与他人;当他在幼儿园或学校统一管理下只知道服从时,他只能学会自我压抑,失去个性,而不能学会合作与体谅。

还有一种情况,是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忙,孩子交给老人带,担心老人过度娇纵孩子,两害相 权取其轻,不得已而为之选择了寄宿。但我认为,当家庭生活中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时,不能以牺牲儿童利益为代价,家长要慢慢想办法努力协调和老人的关系,慢 慢用科学教育思想去影响老人,基本原则是不把难题交给弱小的孩子去扛。

我女儿圆圆上初中时就读的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当时我们自己作为家长对寄宿存在的问题认 识不清。把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抛到学校,一周才回一次家,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圆圆是个可以主动化解问题的孩子,可那3年是我在教育上感觉最力不 从心、圆圆状态最不佳的3年。现在想来真是后悔。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事情,如果天天能见到父母,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就可以及 时被父母察觉,能和父母沟通,至少能在情感上得到及时的修复。不要指望孩子能把问题放一个星期,然后周末给你带回来。3年的寄宿生活,至今仍给圆圆留下一 些负面的东西,“排毒”需要很多年。(访问https://git.io/ogate看惊人内幕)每次聊起来那3年的生活,我都内疚万分。所幸女儿高中没再寄宿,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寄宿的负面影响才逐渐淡化。

  全社会都没有认识到寄宿制的弊端

曾有人拿出著名的英国伊顿公学来证明寄宿制的优点。

实际情况是:第一,伊顿公学是一所男校,不招太小的孩子,一般学生年龄在 13-18岁,已相对成熟;第二,学校的办学思想比较先进,教师素质比较高;第三,学校在录取方面有较高的条件,学生本身素质就比较好,并且学校也能给学 生带来极大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伊顿公学如同一顶王冠,搜罗了全国的顶级珍珠宝石而成,即使在英国也是不可复制的。所以它只能当一个特例来看,没有代表性。

我认为孩子在读大学前都不应该寄宿。到了高中阶段,寄宿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小很多,但仍然建议最好住在家里。

遇到有家长问我是否应该为了择校而让孩子去寄宿,我总是回答,哪怕上一个 条件差些的学校,也一定要让孩子天天回家。为了重点校而去寄宿,是非常不合算的一件事,表面上暂时能获得一些东西,但从长远看,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正如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最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代替母亲”。

可惜,这个观点在当下还是不能为大多数家长甚至有时也不能被孩子接受。我 见过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因故和妈妈分开几年,不在一个城市生活,上初中时为了上省级重点校再次选择寄宿。看着小小的他和妈妈在一起时的缠绵,以及眼神中 时时流露的忧郁和紧张,我对孩子说还是选择一所在妈妈身边的普通学校吧,能天天见到妈妈比上重点校重要。孩子很不满意我这样说,坚定地摇摇头,不,上重点 校重要!

在广大农村,大规模“撤点并校”使数百万农村儿童早早过上寄宿生活,许多 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厌学、辍学情况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这种情况,我认为除了教育政策的失误,更重要的原因,是全社会都没有认识到孩子和母亲相处 的重要性,没认识到寄宿制的弊端(想读更多此类好文请加微信:harvard8888)。

孩子不是无知无觉、没有感情的土豆,可以随意集中、装筐装袋地归类存放。保障儿童和父母在一起,应成为一项基本国策。一切涉及儿童利益的社会问题,都应在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去解决。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反对让孩子上寄宿制学校,他认为孩子长时间和父母分离,会使家庭伦常和家庭幸福遭到最根本的破坏。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弥补寄宿生活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他说,家庭教育是自然之神设置的,完整的家庭教育才是培养智慧的途径。

孩子真正属于父母的时间只有十几年,如果不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就错过了生命中许多美妙的时刻。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刘希彦:一位好中医,就是一所全科医院(前提是好中医)

参照西法的中医分科,分成中医、中药、针灸;分成妇、幼、内、外、皮肤等科,这是对中医活生生的割裂和肢解。真正的好中医,一定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从全身上下表里辨察病情。一位好中医,一定是位全科大夫。

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位病人牙疼,去口腔科拔牙,因为医生手抖了一下,拔出的牙没夹稳,掉进喉咙。医生嘱咐病人赶紧去耳鼻喉科。病人跑得有点急,到了喉科,一检查,牙齿已经下滑到胃了。病人又跑到肠胃科,一番胃镜检查,掉落的牙已经没在胃里了......最后,病人扒了裤子在肛肠科翘起了屁股,肛肠科医生扳开一检查,惊呼:天啊,您怎么在肛门长了一颗牙?请赶紧去口腔科拔牙!

这当然只是一则笑话。

   但是或多或少能折射一点医疗分科的一些现实弊端。很多病人去医院就诊,常常都不知道该挂什么科。而对于中医而言,现在从院校教育开始,就分成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其中,中医临床又细分为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等等,甚至分得更细。在中医医院、国医堂的专家栏上,往往这样注明:某某教授擅长肝病,某某专家专攻妇科,某某是温病学专家擅长热病......

虽然近年来“中医在民间”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民间中医也不过是“一招治天下”。比如靠一两个秘方,就打出专治皮肤顽疾,专治头痛,专治妇科肌瘤......这样的路子,是否是真正的中医思维?

中医分科的弊端

我有时会被问到主治什么?我猜对方大概是在问我主攻哪一科?我一直认为,分科是对中医活生生的割裂和肢解。原本一体的医、药以及针灸被不合理地强行分开好理解。而中医临床按西医那种内、外、妇、幼、皮肤等各科是否合适?

设皮肤科吗?

疮疡的根源很多属内科。比如鹅口疮,有时病因竟是肠痈,也就是肠子长疮。光在皮肤表面抹膏药,抹一辈子也不会好。胡希恕先生就有医案:附子薏仁败酱散,内治去肠痈,肌表的鹅口疮自然好了。

设精神料吗?

对于精神病,西药反正就着眼于大脑,一律用安定、氯氮平等等中枢神经抑制药。经方中医可不是这么干。所谓的“精神病”,根源常在大脑之外。比如抵当汤(丸)证,治因小腹瘀血导致的“精神病”

“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还有的“精神病”甚至只是因为大便被堵到了,比如阳明大承气汤的发狂谵语等大脑症状,得从消化内科入手通大便。

设肿瘤科吗?

中医治疗癌症,并不是只是用用半边莲、蛇舌草等所谓的抗癌药物那么简单。当然,也不该复制到谈癌色变无从下手。对于学通《伤寒杂病论》的大夫来说,治癌症与治感冒,在方法论上无本质区别。比如我们不止一次用大柴胡汤治直肠癌,用柴胡剂、用茵陈五苓散合建中方剂治肝硬化。

设中医美容科吗?

不精研内科及湿水瘀等杂症,祛斑、美颜、减肥能有效?有效也是暂时的。设不孕专科?整个人体运行不恢复,宫寒不温暖,瘀血不逐除,淋漓不尽不解决,肌瘤不消除,肝郁痞塞不打通,气血不回复,如何得孕......就不一一举例了。

中医分科的由来

中医分科,其实也就还是几十年来的事。历代名医,如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都不是只治疗某一类疾病的专科大夫。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孙思邈的《千金方》几乎无所不治。自古以来,中医也通常是医药不分家的,自己开方,自己备药,名医通常都是精通药学的,典型的如写出中药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有医书《奇经八脉考》和《频湖脉学》传世。清代名医汪昂,也写有经典药书《本草备要》。同时,古时候大夫诊治时,针灸和方剂常常相互为用。

就在民国时期,中医也没分科的。民国的中医师大多是以私人诊所的形式行医的。我们熟知的中医大家胡希恕、祝味菊、郓铁樵、曹颖甫等等,当年都是开过私人诊所的。传统的中医培养基本上是通过师徒相授。

那么,中医的整体性为什么反倒被打破了呢?

这是因为1949年以后,国内缺医少药严重,政府大力发展中医,更准确的说是大力发展中西结合。可传统的中医培养方式周期太长,显然不能解燃眉之急。于是,先后成立多所中医学院,并参照西医教育模式,分设学科。这样,就将本为一体的中医、中药分开,并将中医临床按各科进行细分。现在的执业医师考试,更是从法律意义上,将方剂、针灸、中药完全分开。执业针灸师是没有处方权的,执业中医师也不能使用针灸。执业中药师,不能从事治疗。这样,在大家的观念里,中医和西医一样,也是严格分科的。甚至去中医院就诊时,也自觉地挂皮肤科、外科、内科......

各种“标”,常常是同一个“本”

大家都知道中医强调治病治本。可是,当医生习惯了分科的模式,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把疾病也分科。这无疑造成了一种局限性思维。容易变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思路。而很多时候,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症状,其实原因只有一个。

比如说体内的水湿,往头走可以晕眩,如苓桂术甘证的“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又如真武汤证的“振振欲僻地”;

水湿(水饮)渗滞上焦可能咳嗽,如小青龙汤证;

湿阻心下,可能呕逆,可能不欲食;

水走肠间,可能会溏泄,可能小便不利;

水滞下焦,可能会脚肿,可能引发西医说的泌尿系疾病,如五苓散证、猪苓汤证;

水湿入了经络骨节可以导致关节冷痛,也就是常说的风湿;

水湿充斥肌肉,会身重;

水湿走皮间会肿胀,也可能长湿疹等皮病;

水湿还可以引发失眠......

也就是说,同一个本——水湿,可以引发不同的标,同一个原因导致不同疾病,引发各种症状,牵涉到各科。

所以,真正的好中医,一定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从全身上下表里辨察病情。不能分科,也分不了科。否则,与盲人摸象何异?而能整体上把握人体运行大秩序的,自然也是一位全科大夫了。

环球时报:美国震惊!中国史无前例大力抛售美债、美股

“中国不止在抛售美债,还有美股!” 美国彭博新闻社16日报道称,从去年7月底到今年3月,中国持有的美国股票市值缩水了38%,抛售的力度远比其他国际投资者要大,“同期,美国股市经历了 较大的波动”;再加上自2014年以来,中国累计减持美国国债已达2500亿美元,报道称“这让投资者感到担忧”。

  “中国那么大手笔抛售美股,在过去还没听说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国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 说,虽然现在还不确定中方这么做的意图,但这显然是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即中国的金融力量正在快速崛起:“我们终于也有能力让美国的金融市场产 生波动了”。

“中国开始抛售美股”

  彭博社16日报道称,中国大力抛售美债和美股,这让投资者担忧,“也成为衡量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健康的晴雨表”。文章称,中国人民银行自2014 年以来已减持20%的“战争基金”(即美国债券),用以稳定人民币和抑制资本外流。报道同时表示,尽管有所减持,中国目前持有的美国债券“也已获得全球影 响力”。

  报道称,中国持有的美国股票仓位也大幅减少。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去年7月底到今年3月,中国持有的美股市值从3270亿减少至2010亿美 元,缩水38%。相比之下,国际投资者平均只减少了9%。彭博社分析称,中国对私人资本管制非常严格,而且2015年中国私人持有国外股票数据保持平稳, 所以以上减持“主要是来自政府”。

8410000821e4d21198f.jpg

  ▲“中国开始抛售美股”,彭博社16日发布中国所持美股市值变化图。

  彭博社引述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赛斯的分析称,随着人民币再度贬值,出售部分股票来筹集现金“是可以理解的”,抛售美股可以让中国央行获得更 安全和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同时将目光投向美国国债以外的市场也非常重要,考虑到标普500指数在过去13个月的下跌,抛售美股可能是明智之举。

  不过美国网站“零对冲”对此表示担心:“中国清空美债后会发生什么,谁都猜不到。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会不会有人加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售 美债?而最好的问题是:美联储是否会坐视美债最大的持有国清空持仓?”文章引用花旗银行的分析说,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共计持有外储54910亿美元,假设 他们一年内将储备削减10%,就相当于美国GDP的3.07%。

“坐拥美国股票非常危险”

  “可以买入当然就可以抛售”,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抛售美债美股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市场行为。美国放债本质上是一种借贷行为,借贷和融资能拿到多少钱,这取决于买家的意愿,“美国觉得不高兴是没有道理的”。

  万喆说,现在抛售美债是一个不错的时机,过去在美元资产贬值比较厉害的时候,国内已经有声音认为我们美元资产过多,导致外储缩水,现在世界经济 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也更加强调外储资产的多元化。因此,抛掉一定美元资产、补充其他资产,这是一个国家从大国走向强国在金融方面再正常不过的行为。至于 减持美股,是因为美国股票市场从去年6月开始波动加大,表现不佳,作为投资者这个时候卖掉股票也是一种比较自然的市场行为。

84000006ad4cd451d66.jpg

  ▲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幅

  彭博社16日也说,现在抛售美股的不止中国一家,从卡塔尔、沙特到俄罗斯,这些国家的主权基金从油价动荡以来一直在抛售其手中持有的资产,包括 美股。汇丰银行全球资产配置负责人内尔布兰德表示,中国和其他国家目前的看法是:“坐拥美国股票非常危险”。这并不令人惊讶,“他们要为本国的资产组合降 低风险”。另据路透社16日报道,外资今年4月抛售的美国国债,“规模为197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当月,外国央行美国国债持仓从3月的6.287万 亿美元降至6.239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外资也持续流出美国股市,“在过去9个月中,外资有8个月都在卖出美国股票”。

  据俄新社16日报道,2016年以来,俄罗斯抛售美国国债的节奏“缓慢但平稳”。同时,俄罗斯对美国股票的投资额也有缩减趋势,今年3月俄罗斯的持有额为860亿美元,4月缩减至825亿美元。

  不过,瑞银财富管理的全球投资主管海菲尔对路透社表示,现在虽然其他国家的一些股市似乎表现更好一些,但从风险调整回报的角度考虑,“投资者应该切记,美国升息的基础比较牢固”。

8430000608dfdf3f5ff.jpg

中国为全球提供新的流动性

  不少外媒倾向认为,中国近期大力减持美债和美股,主要是为捍卫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路透社16日报道称,美联储加息和英国脱欧公投这两大风险事件 近期一直高悬在人民币汇率头顶,而A股未纳入明晟指数(MSCI)的事则抢先当头一棒,令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在本周三一举跌穿6.6元的阶段性心理关 口。“不过,人民币和中国股市15日双双迅速反弹,释放出中国政府有能力稳定市场的信号。”《华尔街日报》16日报道。同时,15日晚美联储利率不变的声 明,也使美元和全球股市应声下跌。新加坡《联合早报》称,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美股及全球金融市场已进入“共振”状态,如果人民币暴跌,美股和全球金融市场 也会暴跌。“不过,人民币汇率还远未强势到可以主导美股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地步。”文章说,人民币既无力成为“救世主”,也无意成为“捣蛋鬼”,更不想成为 “冤大头”。

  16日,马国书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中国近期集中抛售美国股票,可能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为了保证人民币在国内的流动性。卖一部分美股换 成美元归还到外汇储备里,就可以释放等值的人民币了,“这有可能跟刚刚结束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关,因为这次对话宣布中国将向美提供2500亿元人民币 的RQFII额度,我们需要准备出这部分人民币。”第二就是为了调整人民币汇率结构。但马国书特别指出,以上两件事都不一定必须通过出售美股来实现,“实 际上今天的中国政府还有大量的工具可以保证货币流动性及稳定人民币汇率”,他表示,“这更多的可能是一种信号的释放”,“中国正带着新的金融力量来跟世界 对话,为全球提供新的流动性。这意味着不再只是美国可以运用民间和政府力量在中国市场掀起骚动,现在我们也可以对美国做同样的事了”。

  金融领域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战场。2015年6月,美国财政部发布报告称,俄罗斯在过去一年减持了40%美国国债,之后人们发现俄罗 斯买入了大量黄金。分析师指出,俄罗斯试图通过增加黄金储备给予卢布一定的支撑,防止西方制裁引发的卢布大幅贬值。在去年9月、10月这两个月,日本共抛 售美债478亿美元,比中国同期减持的美债多出2倍。分析认为,这显示日本在经济上希望逐渐摆脱美国影响,同时对美国经济走势并不十分看好。而今年4月, 在奥巴马访问沙特前夕,沙特发出威胁称,如果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允许“9·11”受害者起诉外国政府,他们就要“卖掉全部美国资产”。

  英国《金融时报》16日称,为稳定汇率,中国央行自去年8月以来已花掉大约4730亿美元外汇储备。干预汇市代价巨大,但对维护信心和阻止人民 币无序贬值是必要的。而中国对全球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从澳大利亚到巴西,从智利到韩国。这意味着不稳定且疲弱的人民币可能破坏全球稳定,“找到一个合 理的平衡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环球时报驻日本、新加坡特约记者 蓝雅歌 辛斌 环球时报记者 吴志伟 柳玉鹏)

公司简介

 

自1996年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域名注册、虚拟主机、服务器托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服务,不断践行"提供企业级解决方案,奉献个性化服务支持"的理念。作为戴尔"授权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提供与公司服务相关联的硬件产品解决方案。
备案号: 豫ICP备05004936号-1

联系方式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五路2号

电话:0371-63520088

QQ:76257322

网站:800188.com

电邮: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