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重量

埃里克·杰斐逊博士站在旧金山大礼堂的边缘,手心微微出汗,轻轻调整了一下领带。全球科技峰会人声鼎沸,来自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科技巨头和政策制定者挤满了会场,他们的声音交织成一片乐观与谨慎的喧嚣。人工智能是本次峰会的主导话题,这股力量被认为将重塑经济、社会和生活。埃里克,一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受邀分享他的观点,但他感到胸口压着一股怀疑的重量。世界对人工智能的潜力充满热情,但他看到的是更复杂的真相——历史教会他要保持敬畏。

他走上讲台,灯光暗下,观众席安静下来。埃里克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被笔记本电脑和平板屏幕照亮的面孔。“早上好,”他开口,声音沉稳而谨慎,“今天,我想谈谈为什么我们对人工智能——以及像比特币这样的变革性技术的兴奋,可能超前于它们的实际影响。不是因为它们缺乏潜力,而是因为社会需要时间来适应。”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句话在空气中沉淀。“让我们从人工智能开始。在美国,我们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家。我们天生乐观,但如果你看看数据,只有大约6%的美国人相信未来会更好。而在中国,这个比例高达4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美国人很担忧。他们担心,如果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会不会侵蚀中产阶级?全球化已经让大量就业机会流失海外,现在人工智能的加入,可能让更多人失去工作。社会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吗?”

埃里克按下遥控器,屏幕上出现一张美国生产力趋势的图表。“生产力是繁荣的支柱,但美国的生产力增长停滞不前。自1970年代以来,年均增长率仅为1.2%——与战后高峰期相比,简直惨淡。低生产力加剧了不平等,工资停滞,中产阶级情绪化,社会不满在滋生。我们被告知,人工智能将改变这一切,它是一场即将爆发的革命。但真的是这样吗?”

他倾身向前,声音略微压低。“这里有个悖论:技术创新并未减缓。过去十年,人工智能领域成果丰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层出不穷。谷歌、苹果、亚马逊、微软这些巨头投入数十亿美元,认为人工智能即将迎来‘终极突破’。自2012年以来,人工智能投资增长了十倍。乐观情绪显而易见。那么,为什么这没有转化为生产力的飞跃?”

埃里克在台上踱步,脑海中浮现昨晚与一位硅谷年轻工程师的对话。那位工程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人工智能如何“解决一切”,从医疗到交通。埃里克当时礼貌地笑了笑,但想到了历史的教训——那些从未完全兑现的承诺。“让我带你们回到过去,”他对观众说,“1960年代,科学家相信核能将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认为是终极方案——廉价、丰富的能源。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核能仍无法在经济上与石油或天然气竞争。可控核聚变?总是‘再过二十年’就能突破,六十年过去了,依然遥遥无期。太空探索?1969年我们登月,以为到1980年代就能登陆火星。四十年后,我们连月球都没重返。”

他轻笑了一声,摇了摇头。“别提飞行汽车了。1950年代,我们幻想汽车长出翅膀,飞越城市。可那些蓝图从未离开地面。1990年代的生物燃料乙醇?被宣传为取代石油的答案,但相关公司早已消失。甚至人工智能的概念,1967年就提出了,承诺超越人类智能。现在回想,显然还没实现。”

埃里克的语气变得严肃。“这是我的第一点:技术专家往往高估了技术的短期社会影响。他们相信技术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但历史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我小时候,《科学画报》描绘2000年的城市,满是飞行的宇宙飞船。两百年过去了,我们见过宇宙飞船在城市间穿梭吗?没有。所以,技术乐观主义者倾向于夸大技术的影响,这是他们的天性。”

“但除了他们,资本市场也热衷于炒作技术突破。为什么?因为他们需要吸引投资者,以便提前撤资。还有媒体,如果不把科技进步夸大到耸人听闻的地步,怎么制造收视率?没有点击量,广告收入从何而来?所以每年我们都能听到一次‘重大技术革命’。但这些所谓的革命有一个规律:它们具有追溯性。几十年后,人们才意识到革命的起点。因为在初期,没人察觉革命已经开始。最初被大肆宣传的革命,往往最终只是泡沫。”

他切换到下一页幻灯片。“我的第二点是关于测量。我们的经济指标可能低估了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这些指标往往滞后,这不是新话题,经济学家们早已争论过这一点。”

埃里克的思绪回到昨晚与同事的晚餐,讨论中有人激烈争辩人工智能的收益是否集中在少数行业。“这引出了我的第三点,”他继续说,“技术突破往往只惠及少数行业、少数人。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它的收益分布不均。”

他停顿了一下,露出微笑。“但第四点是我认为最引人入胜的。重大技术突破——如人工智能——需要社会重新组织来适应它。这需要时间。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它是一种通用技术,像蒸汽机、电力、计算机或互联网。这些技术有三个共同特点:它们扩散到各行各业,持续改进,并引发连锁创新——新行业、新商业模式、新生活方式。”

埃里克的声音变得生动,讲述起历史。“以蒸汽机为例。它最初用于煤矿排水,后来装在火车和轮船上,革新了运输。电力呢?19世纪初就发现了,但直到1890年代,电动机才进入美国工业。1892年,芝加哥地铁首次使用电动机运行,标志着工业应用的开端。到1919年,三十年后,美国超过一半的工厂开始使用电力。你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花了这么久?在此之前,工厂用什么?主要用蒸汽机。于是,电动机取代蒸汽机的过程,耗费了漫长的三十年。”

他靠在讲台上。“但在前三十年,生产力几乎没有显著变化。1890到1920年间,美国平均生产率年增长仅1.2%,比战后最糟时期还差。为什么?电气化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三十年怎么影响这么小?因为最初,电动机只是用来降低成本。工厂仍按蒸汽机时代设计,动力集中在一台巨大蒸汽机上,带动齿轮和皮带。电动机刚出现时,只是取代了蒸汽机,工厂布局和组织模式没变。”

“直到独立电机发明,情况才改变。每个机器配一个小型电机,释放了空间布局。工厂不再需要把机床集中在一处,生产组织也随之变革。这催生了装配线——福特的伟大革命。生产成本骤降,效率飙升。人们开始开汽车,搬到郊区,美国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但这花了三十年。”

埃里克转向更近的例子。“再看IT革命。1971年,英特尔推出首款商用CPU——4004,简单得连今天手机的算力都比不上。但这是计算机概念的起点。从1971到1990年代中期,二十五年间,美国生产力增长低迷——1970年代1.3%,1980年代1.7%。直到1995年,网景浏览器出现,互联网引发真正变革。电子商务、移动应用、新商业模式——全在25年后爆发,生产力才显著提升。”

他停顿,让观众消化这个模式。“无论是电气革命还是IT革命,都需要25到30年的过渡期。企业需重组,工人需再培训,整个系统需调整。我亲身经历过。1994年,我在美国读研究生,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和电子邮件。那时互联网很原始,没有图形浏览器,全靠命令输入。我用电子邮件联系了俄亥俄州的高中同学,输入一行字,他立刻回复,我惊叹于技术的先进。但当时用电子邮件而不是电话或传真,只是为了省钱,长途电话太贵了。互联网只是提高效率的工具,尚未引发质变。”

“质变从何时开始?1995年,网景浏览器问世,图形界面出现。从那时起,美国各领域开始剧变。网页、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一切都与1995年有关。就像独立电机引发工厂布局变革,最终改变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

埃里克的思绪回到当下。“人工智能也一样。它正扩散到金融、医疗等行业,算法日益精准,引发连锁创新。但社会需要时间适应。看看中国东莞的工厂,自动化取代工人,只有10%的工人能学会编程机器人,其余的回到农村或转行送快递。年龄越大,适应新技术越难。年轻人,天生与技术同在,引领潮流。”

他指向观众。“看看你们的朋友圈。科技行业里,除了少数高管,主力是80后、90后。00后将主导未来的AI公司。谷歌、微软这样的巨头明白这点,投入巨资,但挑战巨大。谷歌收购了九家机器人公司,想垄断AI,但整合困难,人才流失,初创企业涌现。道理很简单:再有钱的公司也无法垄断创新。年轻的知识密集型公司总会超越老巨头。”

埃里克转向另一个颠覆性技术:比特币。“让我们谈谈另一项重塑世界的科技,”他点击幻灯片,屏幕上出现一枚数字货币的图像。“比特币是个有趣案例。它的市场规模小——几千亿美元——像一场游击战,定价权掌握在矿工和早期持有者手中。但当市场扩大到万亿级别,华尔街将介入,把游击战变成平原战——通过期货、ETF和衍生品控制市场。”

他讲述了华尔街的策略:通过芝加哥交易所等受监管的平台合法化比特币,再推出ETF吸引散户。“一旦市场扩大,衍生品交易量将远超实物交易。定价权将转移到那些不持有比特币的投机者手中,就像黄金从货币之王被华尔街锁在地下室。比特币无法被消灭,于是他们拉拢它,从山地战引到平原战,占据优势。”

埃里克回想起昨晚与同事关于比特币价值的讨论。“比特币是货币、资产还是数字服务?”他问观众。“它有货币特征:作为交换媒介,部分电商和日本公司接受比特币支付;作为记账单位,德国等国考虑用它偿债和纳税;作为价值储存,其2100万枚的上限带来稀缺性。但好货币需稳定。比特币一年涨18倍或跌50%,商家怎敢接受?波动太大,企业会亏损。”

他继续说:“作为资产,比特币无现金流,像梵高画作或金饰。但这些有内在价值——劳动、创造力、开采成本。比特币的价值在区块链,靠巨大算力和电力维护。批评者说这浪费资源,但价值总有成本。黄金需开采,法定货币需政府纪律。比特币的成本是其安全——一场数字军备竞赛,吓退黑客。”

埃里克的语气柔和下来。“但比特币的未来不保险。量子计算可能破解其加密。麻省理工的研究显示,量子计算机虽难攻破区块链账本,却能轻易逆推私钥,动摇信任。各国竞相研发量子计算机,军事情报优先,可能五年内威胁比特币加密。比特币需快速升级算法,时间窗口正在缩小。”

他总结道:“比特币还面临竞争对手。区块链是开源技术,催生众多模仿者。想象一种数字货币,背后锚定实物黄金,储存在带物联网芯片的保险库,兼具数字便利和黄金信任。这种创新可能超越比特币。比特币是先驱还是烈士?我们拭目以待。”

埃里克走下讲台,掌声在礼堂回响。他感到释然又不安。人工智能和比特币正在重塑世界,但它们的承诺伴随着代价:社会适应的能力。历史表明,变革缓慢、不均且常带痛苦。离开礼堂时,他不禁思考,下一代——那些与AI和区块链同生的人——能否以更多勇气而非谨慎迎接未来。

No comments

公司简介

 

自1996年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域名注册、虚拟主机、服务器托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服务,不断践行"提供企业级解决方案,奉献个性化服务支持"的理念。作为戴尔"授权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提供与公司服务相关联的硬件产品解决方案。
备案号: 豫ICP备05004936号-1

联系方式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五路2号

电话:0371-63520088

QQ:76257322

网站:800188.com

电邮: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