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把“精致利己主义”的城里人筛选出来

每年的今天都是全民吐槽高考作文日。

  当然,每次看到完全不知所云的高考作文题的时候,也逼得人不得不吐槽……

  我们能够看到各种诡异的打开方式:

  

  2015山东卷

  网友评论:“亲,你真的知道肉豆就是扁豆吗?”

  

  2015湖南卷

  网友评论: “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爸爸去哪儿?”“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4 上海卷

  网友评论:你妈妈说你可以选择和哪个女的结婚,所以你是自由的;可是你又必须只能和女的结婚,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2014四川卷

  网友评论:四川的高考作文首次为不扶摔倒的老人提供了理论依据:人,只有自己站起来,世界才属于你

  然而,高考作文命题的脑洞看似越开越大,但是满分作文却越来越是一个样子——“总—分—总”三段式+古今中外思想家经典语录大聚会+“正能量”价值观。高考作文看似花里胡哨五花八门,但实际上也只有从这些神一般的题目中寻找到三观正确的鸡汤点,才能是高考作文拿高分的基石。于是,“满分作文”越来越比教科书还无聊,而充满叛逆精神的“零分作文”才是吸引人们关注的神器。

  当然了,作为占语文分数40%,高考总分8%的作文,对于上大学、进重点大学,还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作文命题越来越“放纵”和“自由”的时代,怎样的群体才能写出优质作文,或者说,作文筛选出的,都是什么人呢?

  1、城里人、有钱人

  近年来,材料或话题作文的故事,大多是城市故事:如2015年全国卷一“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孩子报警对父亲进行教育”的材料,就有网友评论说“首先我爸得有辆车”,这个话题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几乎是陌生的。又如2014年重庆卷年轻人到波罗的海旅行租房的题目、2013年北京卷关于文学家们对手机的评论谈谈自己看法的题目,这种生活体验根本就是城市中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才有的。

  有学者曾把改革开放前后的高考作文体做对比分析。发现改革前的16个题目中除, “记一件新人新事”(1952) 、“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1954) 、“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6)、“我的母亲”(1957) 、“雨后” (1962)等题目没有明显的文化阶层取向外, 其他的题目则带一定的农村与城市文化偏向。如 1960 年的“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2 年的“说不怕鬼”, 1964 年的“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3 年的“‘五一’劳动节日记”等题目有利于农村学生写作。而1951年的“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3年的“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5 年的“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65年的“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等题目则有利于城市学生写作。在城市和农村的倾向上是大体平均的。

  而改革开放后的50 题目中, 有 34 个作文题目( 占 68%) 有利于城市文化出身的学生,除了前文所罗列的近年题目,《赵人患鼠》(1979) 、“读《画蛋》有感”与“读《给青年一封信》有感”(1980) 、 “读漫画 《找水》有感”(1983) 、“近墨者是否 黑”(1991) , 这些题目的写作涉及文言基础、艺术修养,但观赏戏剧、听古典音乐、参观画展、阅读非职业性的书籍等, 接触这些文化资源的城市学生远远多于农村学生。如今,文化资源分配越来越不平等,这些文化欣赏,根本就是在填饱肚子之后的选择,看似平等的高考作文,却指向了这群家庭条件优渥的学生,这到底能筛选出什么人呢》

  2、“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高考作文材料和命题中,越来越鲜明地塑造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例如2015年上海作文题“造就和谐自我”,2014年安徽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2013年湖南卷“我愿意”,都把“我”和“个体”摆在了至高无上的点上。

  在文革前的 16 篇作文题目中, 关注自我的作文题目仅有 5 个(占 31%) 。如1951 年的“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1954 年的“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的“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56年的“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60 年的“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这些题目虽然是以“我”为中心的,突出的却是时代背景中“我”的选择,而不仅仅是脱离了社会的自我思辨。整个的命题方向,是一种对于“劳动人民”身份的塑造。

  在 1977-1995 年的28个作文题目中, 除1977年的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里突出“我”之外, 其余作文题目则大多要求写“我”之外的人与物。但是, 从1996 年开始,给定材料、写作要求中逐步突出“我”作为主体的感受, 此间的22个题中有 16 个( 占 73%)。如 1996年的要求自己根据漫画的议论作文, 1997年的“乐于助人”或“悄悄走开”的做人问题议论, 1998 关于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问题, 2001 年的“诚信”中的做人问题, 2002 年的根据海员想象的联想作文和“心灵的选择”的话题作文, 2003年的寓言折射的人际关系问题, 2004 年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和“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的话题作文, 2005 的“位置和价值”和“忘记和铭记”话题作文等。

  看似,作文题目越来越多元,但实际而言,却越来越去政治化、越来越突出个体中心主义。这种高考作文命题的培养之下,学生们遇到问题先去感受自我,强化自我的体悟,放大自我的意义,再去思索他人、思索社会,是一个很自然的流程。也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高考作文中拿到高分,进入名校。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在某专题研讨会上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钱先生对教育中出现这种“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担忧和批判不可谓不深刻,然而他忽视了一点:并不是大学培养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在这样高考命题和面对高考的一整套培训底下,一些著名的大学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集散地。

  如今,对于高考背后的教育不平等的论述层出不穷。诚然,在教育商品化的市场浪潮中,只有有钱人、城市人,甚至是大城市人才能买到更好的教育、进入更好的大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说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备考的不平等就诟病高考本身,高考制度还是一个公平筛选的过程。但高考作文本身的方向已经注定了其不平等,也注定了筛选出来的这群学生,很可能继续制造不平等的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才是更可怕的。

  我们呼唤着教育平等,但希望从高考命题开始!

  作者:左楠

公司简介

 

自1996年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域名注册、虚拟主机、服务器托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服务,不断践行"提供企业级解决方案,奉献个性化服务支持"的理念。作为戴尔"授权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提供与公司服务相关联的硬件产品解决方案。
备案号: 豫ICP备05004936号-1

联系方式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五路2号

电话:0371-63520088

QQ:76257322

网站:800188.com

电邮: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